第二十一章 其乐融融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大红大紫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二十一章 其乐融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一章 其乐融融

  李嗣兴可以给刘安保证,但是他没有办法解释得清楚。

  李定国虽然因为孙可望的降清,心胸变得狭窄,但是的领兵作战的本领并没变弱。

  能够干死尼堪和孔有德两位大清亲王,靠的绝对不是运气。

  尼堪是满清入关前老一辈中剩下的唯一一个能战亲王,而孔有德更是东江降军中的佼佼者。

  继承了李嗣兴的记忆,李嗣兴对自己这位便宜老子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在作战方面。

  刘安颔首道:“刘安会为世子守护好这些百姓,愿世子顺利找到晋王,大军旗开得胜,打赢这一仗。”

  实际上刘安还是对这一仗不抱太大的希望。

  即使是伏击也要考虑到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

  刘安虽然长的像武将一般魁梧,但是他并没有打仗的经验。

  他只知道打仗除了智谋之外,还要看双方之间实力的对比。

  当然,他也希望此战能够大胜。如若那般,世子勾画出来的未来确实可以实现。

  “会的,我们一定会胜利,施真人不是说本世子能活到八十岁嘛,要是败了,本世子又如何苟活?”

  李嗣兴笑着调侃道。

  “玄初信世子殿下。”

  李嗣兴最担心的还是这些百姓,他走之后,这些人就基本上就没了安全保障。

  他又啰嗦了几句:“刘先生,一定要先确保前路安全再让百姓前进。山中到处都是岔路,说不定在哪个岔路口就会跟敌人撞上。”

  “我们在这山中会迷路,鞑子的兵马远道而来,更加容易迷路。现在不怕鞑子的追兵,但是要小心这些迷路的鞑子兵。”

  李嗣兴琢磨过,他们这些天走的速度原本就很慢,要是有追兵早就追上他们了。

  既然没有追兵的危险,那么唯一的危险就是与那些迷路的清军碰巧遇上。

  清军号称拥有五万兵力,总数是不少的,而且其中有正黄旗的八旗兵,有吴三桂的嫡系汉军。

  也有一些原本孙可望手下的降军,成分相当地复杂。

  这样一支军队在管理上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

  那么在追击明军的过程中出现迷路的情况也不奇怪。

  山中道路难行,但是在交错的山谷间又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山间小路。

  刘安丝毫没有嫌李嗣兴啰嗦,他能够感受李嗣兴是真心关切这些百姓。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能够表面上做到关心百姓的上位者就已经非常的难得了。

  能够做到发自内心的,那就是凤毛麟角的明主。

  “世子殿下放心,玄初会小心行事,要是有鞑子要伤害到这批百姓,那么就一定是从玄初的尸体上踏过去。”

  李嗣兴拉着刘安在边上交代了一番。

  土灶边上,施道渊已经开吃了。

  这只肥硕的公长尾雉,在骡肉汤中吸收了肉汤中的各种味道,鲜美无比。

  此时老道就将其抓在手上撕咬,与之前高深莫测,故作清高的模样判若两人。

  李嗣兴和刘安回头的时候看到这一幕,不禁相视而笑。

  “刘先生,一起饱食一顿。明日我们就要分道扬镳,但是谁肩上的担子都不轻啊。”李嗣兴道。

  岩龙已经装好了两份肉汤放在边上冷着。

  竹碗的汤底下全都是肉,还有一些心肝杂碎夹杂着山菇竹笋若隐若现,汤顶飘着一些金黄炒米。

  这些炒米都是李本忠带人刚刚制备好的。一粒粒的表面焦黄,香气四溢,此时还漂在汤顶上。

  等到它们充分吸收了汤汁之后,就会渐渐沉下去。

  李嗣兴端起一碗肉汤泡炒米递给刘安。

  刘安道了一声谢,将竹碗端在手中。

  李嗣兴自顾自用嘴轻轻吹了一下漂在上层的炒米。

  顺着碗边轻轻吸溜了一口。

  鲜!

  李嗣兴找不到更多的形容词。

  这是自己来到这里吃的最像样的一餐了。

  驴肉和马肉都是肉食中的极品。

  他们杂交出来的骡子,更是美味。而且这骡子还少了几分腥膻。

  骡子没有繁殖能力,也许就跟猪被阉割了一般。

  众人见李嗣兴开吃,也都开始吃了起来。

  只有施道渊,那个志乐真人,还在对那一只鸡发动最后攻击。

  “道长,明日出发后的路线?”

  李嗣兴喝着肉汤,蹲到了志乐真人的边上。

  见到李嗣兴蹲了过来,施道渊像是正在进食的野兽,双腿蹲在地上,朝着边上挪了半步,似是十分嫌弃李嗣兴。

  听到李嗣兴的话,志乐道人白了李嗣兴一眼道:“只要跟着贫道走就是了,莫非世子信不过贫道,那么你去找别人带路好了。”

  “呵呵,本世子可没这个意思,道长您继续吃吧。”

  李嗣兴也不想自找没趣,这志乐真人的目中无人完全不分场合。

  热脸碰了几次冷屁股之后,李嗣兴干脆就将这个志乐真人给当成透明人。

  看样子,这个志乐真人只是立志让自己快乐。哪怕是这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样的人就应该将其扔在一边自娱自乐。

  虽然只是一顿简单的肉汤泡炒米,李嗣兴却能够感觉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叫做幸福的情绪。

  并非是他们的处境改善了,而是李嗣兴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多日以来积蓄在众人心头的愁绪似乎一扫而空。

  可能是因为吃了一顿有肉的饱饭。

  可能是因为卧病多日的李嗣兴突然间好了,而且变得跟他们特别亲近。

  也可能是因为李嗣兴告诉他们即将有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

  而他们将会赶时间参与进去,这是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的大胜仗。

  世子爷在说这场战争的时候,给他们列出了各种可以取胜的理由。

  这些士兵们怎么听怎么有理。

  李嗣兴拿着后人整理出来的磨盘山之战胜负理由,自然是极有说服力的。也许是从来没有人会跟这些大头兵讲当前的形式。

  当李嗣兴分析当前明军在西南与鞑子之间力量的对比之时。

  将士们虽然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但是依然听的津津有味。

  更何况李嗣兴还教他们直刀盾牌术。这可是真正实用的战场厮杀本领。

  这个时代的将领为什么大都是将门世家,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指挥作战以及一些练兵方略都是家传的学问。

  普通人根本学不到,又怎么去做将军呢?

  李嗣兴跟别人不同,他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来拯救这个即将沉沦的民族的。

  他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他要联合身边能够联合的所有力量。

  而即使是他身边所有的力量联合起来,相比于已经跟中原的地主士绅联合起来的鞑子,也显得过于弱小。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身边的人都变得更强大。

  假如他掌握的知识能够让身边人强大,他不会吝啬将自己的知识传给身边的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hdzi.cc。大红大紫手机版:https://m.dhdz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