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罗卜思里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大红大紫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二四三章 罗卜思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四三章 罗卜思里

  战时内阁在他不在的时候,还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向前推进,这让李嗣兴很欣慰。

  这就是集权带来的好处。

  现在的战时内阁都是晋王府的人,不再有皇党和晋党之争。

  这就是它能够高校运转的原因。

  金维新这个人八面玲珑,善作和事佬,非常适合做这个战时内阁的负责人。

  李嗣兴出来之前将各部今后半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都明确好了。

  他们要是再不知道怎么做就太无能了。

  这就是内阁例会的好处,什么事情都摆在明面上,没有时间去勾心斗角,去尔虞我诈。

  大家都忙于做好自己的事情,有问题就拿到例会上来讨论。

  李嗣兴带着他们坐了一段时间,这种简单直接的办公方式已经被那些官员所接受。

  这样的效率在大明几百年都没有过。

  ……

  蛮莫城的校场之上,穿插营火铳甲大队与乙大队正在进行比赛。

  刚才的装弹比赛,甲队赢了,射击比赛是乙队略胜一筹。

  此时正在进行的是最后一场,枪支拆卸比赛。

  腾越式燧发枪虽然结构上比后世的步枪简单。但是它的拆卸却比后世的枪支还要困难。

  尤其是那个燧发机。

  第八铭作为甲队的一名小队长,又是队伍中功勋最高的,代表整个甲队出战。

  他有些紧张,想到这一战能够给甲队赢来一头肥猪,为自己赢得十块银元。

  他强打起精神,准备全力以赴。

  打开套锁,取下枪管,然后是燧发机,燧发机的每一个零件整齐摆开,最难的是弹簧和药池的联动装置。

  放下木制的枪托之后。第八铭长处一口气,对手还没拆完。

  他赶紧开始组装,燧发机组装的时候比拆的时候更难。

  不出意外,第八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整个甲队都为他欢呼雀跃。他们今天能够多吃一头猪了。

  按照李嗣兴的要求,军营中定期会举办这样的技能大比拼。

  战士们不可能一直训练,他也不想让自己手下的兵闲着没事儿就聚在一起赌钱。

  穿插营还是老兵居多,他们在自己原本的队伍中多少都有一些坏习惯。

  但是进了穿插营,他们就要以崭新的面貌生活、战斗、训练。

  大比武能够挑起战士们的斗志。

  能够让他们将心思都放在提升自己的战斗技能上。

  同时也能够起到娱乐放松的目的。

  因为李嗣兴对军队改革伙食的行为,整个腾越地区的猪价都上升了很多。

  寨民们以前饲养土猪都是过年的时候自己杀了吃,或者是做点熏肉。很少有人买猪肉吃,有钱能够在平时吃得起肉的人,也不会去吃猪肉,他们只会买牛肉、羊肉吃。

  因此猪肉并不值什么钱。

  寨民养土猪也不会花太多的心思。

  但是现在突然有人收购土猪了,大家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罗卜思寨是南甸县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寨。

  因为有一百多户人家,现在这里被划为十个甲,一个里。

  因此现在这里又叫做罗卜思里。

  卜树一家六口生活在这里,他有一个老母亲,一个婆娘、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官府刚刚给他分了六十亩的口分田,按规定他可以拥有三十亩的永业田,不过要自己开垦,或者是从别人家多余的永业田中购买。

  他是傣人,以前并没有姓氏。

  但是新来的党长到各里之后,就告诉大家要分地就必须做汉人。

  汉人必须有姓氏,他们也不会取,这个汉人的党长就帮他们取了姓氏。

  于是大家就登记成汉人了。

  实际上对卜树这些底层的土人来说,能够成为汉人再好不过。

  他们以前也享受不到做土人的好处。

  反倒是处处受到欺压。

  南甸原本也有一个土司老爷,底下各寨也都有自己的老爷管着。

  他们只能给老爷们做佃农,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土地。

  晋王的大军来了,将有罪的老爷给抓了。

  大老爷投靠晋王,被认命为县令,但却不管事。

  县丞老爷以及那些党长现在直接管理寨民。

  卜树的母亲已经六十岁,原本他准备按照习俗将母亲送到山上去了。

  但是现在不用了,他们家有六十亩田,种的粮食足够全家吃。要是没了母亲,官府还要收回母亲的十亩田。

  为了今年能够有个好收成,卜树必须加紧干活。

  妻子比他起的更早,熬了一锅稀粥。

  卜树喝了一肚子粥汤。推上自己的平板车,将主楼下的猪粪全部挖到平板车中。

  准备运到自己的堆肥坑。

  堆肥的法子是党长交给大家的,到底是汉家的读书人,什么都懂。

  在地头挖一个大坑,将家中攒的粪便和野草、树叶放进去呕制一段时间。

  然后撒到水稻田中,据说可以增产。

  他小心地避开正在熟睡的母猪,这头通体黝黑的母猪长的圆滚滚的,现在可是家中的宝贝。

  母猪的大肚子边上还趴着七八只可爱的小猪仔子,小猪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

  要是以前,这些小猪崽子只能免费送给周围的邻居,自家养着还要花功夫。

  山林属于土司老爷,不给老百姓随便放猪。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有人收小猪崽子。一头小猪崽子可以换一百个铜板。养大的大猪值一个银元。

  卜树长这么大连铜板都没见过几个。

  所以现在他看这些小猪别提多精贵了。

  “他娘,将孩子们喊起来去割猪草了,那个教员不是说了嘛,猪不要放养,关在猪圈中才能养的更肥。”

  “他爹,孩子们上午还要读书呢,可不能不去,让他们下午放学去割吧。”

  皮肤黝黑,头发凌乱的女人说道。

  卜树的老婆很能干。

  “那就让他们回来的路上割,正好要去隔壁寨子,远一点的地方猪草多一些。”

  卜树继续道。

  现在寨子里的小孩都要到党部那里上学,有汉人的教员专门教他们说汉化,学习怎么做汉人。

  卜树觉得有必要,他自己就不会说汉话,要是会的话,他也能做甲长了。

  而且他的孩子至少能够数清楚家里有几头猪了,他都是到了很大的年龄才会这些的。

  当然了要耽误半天的干活时间,好在妻子能干。

  “树啊,你去河边捉点鲤鱼苗放田里,我听隔壁思家说,现在都流行在稻田里养鱼。”

  卜树的母亲给他交代道。

  “阿妈,还可以放鸭子呢,说是可以给稻田除草。不过咱们没钱买鸭苗。”

  “要不卖掉两头猪仔吧,应该可以换十几只鸭苗了吧。”

  “那可不划算,十几只鸭子哪里能有两头猪值钱。”

  卜树老婆连忙否决掉。

  卜树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回头让孩子去问一下教员,读书人肯定能算出来。

  还是做汉人好哩,卜树心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hdzi.cc。大红大紫手机版:https://m.dhdz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