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战前部署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大红大紫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六十四章 战前部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四章 战前部署

  此时,所有的明军都已经渡过了怒江,就连广昌侯高文贵的殿后兵马都已经完成渡河。

  辎重营正准备开始拆除渡桥。

  许多人站在江西岸的坝子上望着东岸,从他们凝重的表情能够看出人们心中的沉重。

  先是澜沧江,现在又是怒江,再撤退,还有哪一条大江能够帮助明军挡一挡追兵呢?

  李定国身着亮银甲,手中一杆龙枪杵在地上。

  他的眉目秀阔,剑眉星目,一缕长须让他看起来更加的成熟。

  四十岁的年纪还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李定国依然是那个闻名滇中的美男子。

  他的身后站着身材粗壮、黑脸的窦名望,面白无须、身材欣长的高文贵,国字脸、个子矮壮的王玺。

  还有总兵高允臣、胡顺都、王道亨等将领。

  这些人站在李定国的身后,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话。

  他们看向江面的眼神却都差不多。

  “父王……”这个时候一个公鸭嗓子的少年走了过来。

  来人正是李嗣兴,渡河之后,李定国就准备召开军事会议。

  他召集了所有独立领军的将领。无论什么样的战略部署,总是要由将领们去执行。

  这其中就包括李嗣兴。

  李嗣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手下也只有五百人马,但是李嗣兴却是直属于李定国的军队,是一支独立的队伍。

  他申请的“穿插营”的番号也被李定国批准。

  李嗣兴不知道这个老爹到底是打着什么主意。

  跟他要东西,啥都不给,要人就给了自己一群光有力气的炮队苦力。

  但是跟他要官职,要名分,却都很痛快地给了。

  这对父子俩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李定国在父子关系上是那种保守的老传统,就是觉得父为子纲的那种。

  而李嗣兴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乖乖宝,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好要走自己的路了。

  “李游击来了啊,先站到边上去。”

  李定国看了一眼李嗣兴,面无表情地说道。

  他称呼李嗣兴为李游击,一旁的将军们也都没有向李嗣兴行礼。

  顶着一副少年外皮的成人李嗣兴,自然知道这是李定国特意交代的。

  见到李嗣兴没有任何的不快,就安静地站在末尾的位置。

  李定国表面上没有什么,但是心中很是满意。

  接下来的事情跟李嗣兴想的差不多,李定国果然开始布置此次战役。

  “诸位也都看到了,我们已经到了怒江西岸,再向西就是腾越,之后只剩下一些不服王化的土司,不足以凭靠。”

  “我已经将诸位将士的家眷还有跟着我们的百姓安置在了腾越城。”

  “诸位,身后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已经退无可退了。”

  “殿下,我等愿意死战!”

  众将齐刷刷向李定国单膝跪地。“本王相信诸位,希望诸位也相信本王,此战我军必胜,之前我们退得有多远,这次敌人就败得有多惨。”

  “我等相信晋王殿下。”

  ……

  李定国相当于先做了一个思想上的动员。

  “晋王殿下,我们此战,就像是当年鞑子的萨尔浒之战,奴酋努尔哈赤,绝地反击,重创明军。今日我等也让其尝尝被绝地反击的感觉。”

  李定国身旁一个身着青衫,头戴纶巾的老者说道。

  此人完全就是一个教书先生的打扮,白面无须,言语表情颇为潇洒从容。

  眼神流转,给人一种精明的印象。

  此人正是李定国的军略谋士,永历朝廷的兵部侍郎万年策。

  万年策今年已经六十有一,湖广平溪卫人,这里靠近贵州,他是熹宗年间的举人,曾经做过教谕、同知。

  后来投靠李定国,受到重用,官升兵部侍郎,是李定国手下文官三杰之一。

  “万侍郎,咱们怎么能够将晋王跟奴酋比,我看咱们这是项羽背水一战。”

  一个身材高大,穿着锁子甲的将军说道。

  此时人正是李定国身边的亲信将领高允臣。

  高允臣此人快人快语,平时最看不惯文臣。冷不丁地戳上几句,众人也都习惯。

  “高将军,此言有理。”

  那万年策笑了笑,倒也没有跟高允臣争辩。

  “殿下,金侍郎他们呢,怎么不见他们来参加军议。”

  一旁的总兵王玺问道。

  金维新已经提前报告李定国,他带着文官队伍撤退到腾越城安置百姓,还要为大军筹集粮草。

  腾越是怒江以西最主要的汉人聚集地,沐英时期就开始在这里设置卫所。

  这里也是山间谷地最多的地方,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当地拥有大量的土地。

  可能也是最后能够征募到粮草的地方了。

  这里在后世是有名的旅游胜地,火山温泉、北海湿地、和顺古镇。

  如果不是高耸的高黎贡山,你还以为自己来到了江南。

  这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当年沐英选择将这里建成边境重镇,以此为中心来管理西南片的土司,体现出了此人卓越的战略眼光。

  这座城市甚至奠定了今后几百年的华夏版图。

  “金侍郎带着文官先一步去了腾越,筹集粮草,我们接下来的反击,可不能饿着肚子。”

  李定国说道。

  “磨盘山中一共十七道拐,我将其分成三个部分,头伏由窦名望的大定营负责。”

  “末将得令。”

  窦名望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名望,你带大定营两千人马,我再给你配两千辅兵,你们的伏击地点在第一到第三道山梁,不过你的主力要放在第一道梁,你们的任务就是堵住敌人的退路。我们这次的任务是要全歼鞑子,我要吴三桂的人头。”

  李定国说道。

  他最恨之人就是吴三桂,攻破陕西和川东的就是吴三桂的兵马。而且这个大汉奸想来狡猾,可以说是清军进攻南明的头号汉将。

  “是,殿下,名望定然不负所托。”

  “文贵,你负责第二伏,地点设在八道梁到十道梁,你的任务是将鞑子前后分开,让他们首尾无法相接。今天到达阵地之后,要先排查可以翻越之山口,设置栅栏堵住缺口……”

  “文贵明白。”

  广昌侯高文贵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王玺,你负责第三伏,伏击地点在十四道梁至十五道梁,你是反击的前锋,炮响之后,沿着山道一路向东杀去,不要停下,不计伤亡。”

  “剩下的人跟着我守卫十七道梁,我们跟在王玺的后面,与王玺军轮换杀敌。”

  李定国果然没有将军队成线行埋伏,而是让自己的军队点状分布,这样就能够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头伏窦名望的压力最大,因为敌人发觉被进攻之后,一定是全力向山外撤退。

  而窦名望要打伏击无法提前设置阵地,因此只能用血肉之躯去挡住敌人。

  PS:大战开启,这是第一卷的核心部分,诸君拭目以待。独孤为了演绎这一战,查了很多资料,甚至连不靠谱的同人电视剧都看了。还是恳请各位书友,帮忙投点月票,推荐票,这几天在新书榜前进了不少,感谢大家的支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hdzi.cc。大红大紫手机版:https://m.dhdz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