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工匠尚书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大红大紫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六十八章 工匠尚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八章 工匠尚书

  见到手下们在抢自己的儿子,李定国站不住了。

  “军议已经好了,你回去让李大狗子带人先去布置阵地,你带几个会制作炸药包的人去野猪坳那里找你王爷爷,匠作营就那里。”

  李定国吩咐李嗣兴道。

  转头他又对手下的将领们说道:“你们手头要有多余的火药和布匹都送到匠作营那里,火药不是其他的东西,弄不好要把自己折进去。”

  实际上李定国的安排没错。

  只做炸药包无论多简单,都算是生产加工危险品。

  要是在后世,这都是要特批的行业,不仅仅工人要持证上岗,就是场地的选择和建设都要按照非常严格的标准。

  不过李嗣兴刚才自己也是带着一帮子手下在空地上就解决了。

  他的那些手下,也不能算是业余,至少人家还是炮兵中的苦力。

  平时没少干搬运火药的活计,对这种黑色的粉末算不上陌生。

  这个时候,李定国让李嗣兴到匠营去,几位将领都有些失望,因为他们有的人手中的火药多,有的人手中的火药少。

  但是进了匠作营之后,龚彝那个家伙一定会重新分配。

  龚彝主管全军的军需,同时他也是永历朝廷的户部尚书。

  李定国虽然力挺永历朝廷,但是他将权力也抓的很重。

  尤其是在孙可望背叛了反清事业之后。

  李定国就更加握紧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他必须要坐镇在中枢。

  所以这次鞑子在三路进攻贵州的时候,李定国没有自己带兵出击。

  而是派出了手下的将领分守各地。

  而这些将领之间缺少统属,这就为明军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只要把永历十二年同永历六年清廷向西南战场投入的兵力做一个对比,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鞑子动用的兵员并没有很大的增加,永历六年鞑子参战的军队有由敬谨亲王尼堪统率的满洲八旗精锐进至湖南。

  吴三桂、李国翰部由陕西汉中推进到四川南部;广西则有定南王孔有德藩下的军队。

  到永历十二年鞑子抽调的军队和用兵方向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至于统兵将领,奉命由湖南攻贵州的罗托不过是位三等镇国将军、固山额真。

  被任命为全军统帅的多尼(信郡王)是豫亲王多铎的儿子(袭封时十四岁,这时出任安远靖寇大将军也只有二十三岁)。

  此人几乎从来没有经过战阵,这同永历六年领兵大帅尼堪、多罗贝勒屯齐相比,无论在品级上还是在作战经验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永历六年明军主帅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都亲临前线,作战胜算多于败算。

  鞑子在四川保宁战役和湖南周家铺战役虽侥幸得胜,但由于损兵折将不敢轻举妄动,战局长期呈现对峙状态。

  第三,永历十二年清军三路迅速推进时,南明军队不仅没有捕捉战机,主动迎击,而且处处呈现消极避战。

  直到鞑子三路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直趋贵州,占领省会贵阳时,都没有遇到稍具规模的抵抗。

  这就说明,南明战局的全面恶化同李定国的失误有密切关系。

  李定国不应出于猜忌把前线大将调回昆明,而他自己却不能及时帅军出征。

  鞑子三路进军贵州的实际行动开始于二月二十五日,李定国到七月才从昆明统军入黔迎战,贻误战机长达半年。而此时,总体上南明兵力已处于劣势的时候,要打破清军合剿,只有趁三路清军相距尚远之机,集中兵力击溃其中一路,方可赢得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打过那么多大战,作为战略大师的李定国难道不知道吗?

  李嗣兴觉得自己的这位父王肯定是知道的。

  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权力,他将巩固自己的权力放在了第一位。

  孙可望降清,李定国接收了大量孙可望留下的势力,但是他并不信任这些将领。

  李嗣兴现在就是要将自己的父王从这些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解放出来,让他能够专心地领兵打仗。

  李嗣兴印象中的李定国是常山赵子龙,不是白脸的曹操,他的性格就不适合权谋。

  作为一个DIY爱好者,李嗣兴其实一直想要到匠营去看看。

  原本的高傲的李嗣兴是很少去匠营的。

  除了那位工部尚书、老匠师王应龙之外,他几乎瞧不起所有的工匠。

  因为他所接受到的教育中,工匠是贱籍。

  工匠的技能都是小道,是奇淫异巧。

  他是晋王世子,只要领兵治政就好,没必要去学习那些低贱之事。

  但是此时的李嗣兴却是狂热的diy爱好者,前世他三岁就拆了家中的一台收音机。

  他很想看看匠作营这边都有些什么。

  工匠是李嗣兴前世的爱好,他的理想是拥有一个diy工作室。

  匠营临时驻扎的野猪拗是一处被矮山三面合围的山坳。

  就跟李嗣兴之前突袭鞑子的那个山坳差不多。

  这里非常隐蔽,只有一个出口与外面联通。

  在出口的地方有军士守卫,李定国让身边亲军统领总兵高允臣带着李嗣兴过来。

  所以李嗣兴直接就进到匠营里面了。

  入眼几乎都是忙碌的匠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光着上身的青壮汉子。

  有的在搬运沉重的物资、有的在烧的火红的火炉旁敲敲打打,有的在水盆边打磨兵器。

  山坳中粗略地分成了几个区域,打制维修刀枪的区域需要风箱、火炉,聚集在一个地方。

  再往里走有专门制作箭矢的地方,这里劳动的匠人年纪普遍要大一些。

  “嗣兴见过王爷爷。”

  李嗣兴终于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老人已经七十几岁,头发几乎全白。

  身形老迈、消瘦,但是老人的腰杆依然挺直。

  “哈哈,华哥儿,你小子回来啦。”

  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王应龙是看着李嗣兴长大的,不仅仅是李嗣兴,就是李定国也是在老人的眼皮子底下成长起来的。

  这位不起眼的老人就混在一帮子弓箭匠人之间干活。

  身上穿着的也是一件普通的粗布衣服。

  如果要是一般人,根本就是看不出他是永历朝廷的工部尚书。

  当然了,他当上工部尚书跟孙可望、李定国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不得不说,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另类的一个工部尚书了。

  第一个以工匠身份当上尚书的人。

  PS:李嗣兴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前面说的没良心炮会有吗?不妨猜一下。求月票、推荐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hdzi.cc。大红大紫手机版:https://m.dhdz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